我們看出去的世界,也是自己的一部分

在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作者黃之瑩)本書裡,其中講到投射的概念很清楚投射的概念就是「我們看出去的世界,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常說狗嘴吐不出象牙,你說的話代表你自己。另外,當我們越是沒有整理自我,就越容易將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丟出去說那是別人的。例如:我不准自己生氣,也不由自主地害怕生氣的人,是因為,看到生氣的人居然可以這麼堂而皇之地發脾氣,我也會害怕,因為我從來沒接納過自己生氣的樣子。”又或是,當我們不准自己脆弱,看到別人脆弱時,就特別受不了,自己無法排解和吸收的情緒,在別人身上撞見了,就要趕緊抹掉它,以免影響自己。

 

對這段話特別有感觸,我覺得也特別在這個時期適用課題分離的概念

有一段時間,我真的特別的低迷, 就算不說可能那個磁場朋友家人也能感受到。加上那段時間身體也很虛,就是整個就是虛虛的然後自尊也很低落。其實光這樣就足以讓身邊有些人自動跳腳這個自動跳腳就是你會在他們身上感覺到對我這個狀態的排斥,我什麼都不要講就處在這樣的狀態都讓他們感到不適。就像很多人會對憂鬱症患者說你怎麼還沒好”“你還要這樣多久

但是你仔細去看這些講出口的人,他們內心的脆弱跟痛苦可能是更大的,因為從來沒有面對過這個自己,甚至是否定這樣自己

所以當別人激起他這樣感受的時候,他只想立馬的甩掉跟排斥,把內心累積大量已久的負面情緒甩開。

當自己的朋友家人這樣的時候,說真的當下真的蠻傻眼蠻受傷的,後來我漸漸明白因為對方也沒有辦法處理自己內在的這樣的議題,

尤其當這個社會非常的標榜要當一個強者,我們對脆弱貼上了一個很不好的標籤,甚至很多人看到別人在脆弱的時候,內心會暗自的竊喜,在你的虛弱上面表現自己的優越。

 

自己承認在那樣的互動中有受傷的感覺, 但是後來我自己思考課題分離的這個概念很適合在這個時候慢下來體會,一方面理解他們沒有真正接納過自己這個面相,一方面我會希望被接納(有這份期待)這個是我的課題,我才會覺得受傷。他們的排斥感其實這個也是他們要面對的。雙方互相映照出了彼此的課題。所以回到這本書講的投射,如果我們沒有把自己跟他人思考清楚,就胡亂接受他人的投射,甚至掉進投射性認同裡就會變成二次傷害。

 

所以,這個世界真的就是一面鏡子,來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藍瓶子閱讀札記 的頭像
    藍瓶子閱讀札記

    藍瓶子閱讀之旅

    藍瓶子閱讀札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